菩薩畏因眾生畏果

2014081921:14
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」,菩薩不輕易種惡因,因為造惡因必然會得惡果,因此菩薩畏因不畏果;眾生則畏果不畏因,等犯了過錯受報,才開始畏懼懊悔,已經為時已晚。

所以,要「慎之於始」,防罪於未然,平時就要警覺自己的身口意,不隨便造業。

防患造業的方法

第一、要律己:
儒家主張「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」,這就是律己的功夫。律己,是懂得自我管理,自重自愛。佛教則以五戒、十善……種種戒律來規範自身,減少造業。

第二、要行慈:
多行慈悲事,是一種結緣,也是積德。時時讓自己的心念向善,多行好事不但不造罪,還有功德。

第三、要聞法:
平時要聽經聞法,才能具足正知正見,才能通達事理,增長智慧,懂得判斷什麼事當為,什麼事不當為,多聽經聞法才能悟道。

第四、要求自在:
身心自在才能解脫。我們因為業力的束縛不得自由,受業力的牽引不得自在。只要能不受業報的束縛流轉,我們的身心就能解脫自在。

平時對於好壞、善惡、是非、正邪,要有智慧去分辨,就不會被惡業牽引而到惡道裡去。

倘若是非不分,善惡不明,等到行惡受報時,懊悔也嫌遲了!